從三湘到全球“花開”,從市場上的“新秀”到世界領先。湖南省工程機械大軍滿懷工業報國的熱情和夢想,抓住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,努力爬坡越障。短短20年,湖南已成為中國最大、最強的工程機械制造基地。--
風雨見彩虹--
“工程機械資本”就是這樣提煉出來的(一)
_中聯重載段3200噸履帶吊正在吊裝華龍一號穹頂。
_三一重工協助廣州建設“小滿窯”。記者拍攝的照片
湖南日報湖南新客戶記者黃立菲孫振華
云開日出,產業發展勢頭強勁
4月18日,中聯重型高空作業車新一代發射大會在長沙舉行;4月29日,三一新一代寬體礦石運輸車在沈陽發射;5月12日,出口韓國的第一臺盾構機抵達韓國港口。
今年以來,我省建筑機械行業收到了好消息。經過前幾年的“寒冬”,全省工程機械行業已完全“暖起來”。2017年和2018年,他們都交了漂亮的成績單。今年一季度,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。
三一重工實現銷售收入212.9億元,凈利潤32.2億元,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5.1%和114.7%,是公司歷史上同期業績最好的。
中聯重科營收90.17億元,凈利潤10億元,分別增長41.76%和166%,工程機械板塊增長近50%。
山河智能、鐵路建設重工業、立交橋起重、星邦重工業、江陸機電企業等盈利能力數據也很漂亮…我省工程機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多盈利。
在蓬勃發展的行業中,員工們不能忘記往年的“寒冬”。
2010年,工程機械成為我省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。也就是說,從那一年起,湖南的工程機械行業躍居全國第一。
事實上,在工業的繁榮下,危機已經滋生。
雖然中國的建筑機械行業一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,但2012年的危機卻突然來臨:市場急劇下滑,產品積壓,貨物遣返困難,現金流緊張,收入下降,利潤下降,大量裁員。曾一度,全國工程機械行業“悲痛欲絕”。
就像一個燦爛的煙花帷幕突然結束。得益于2008年后的產業刺激政策,產業蓬勃發展,由于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項目的控制,產業突然陷入了冰洞。短短幾年,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了一個由繁榮到衰落的令人激動的周期。
業內人士透露,從2012年至2016年,國內建筑機械行業市場簽約量超過高峰期的一半。
面對產業寒潮,從省到地,從政府到企業,沒有大的混亂,而是積極尋求出路,重建產業信心。
冷靜來自于判斷工業的發展趨勢。中國經濟基本面平穩發展,城鎮化發展空間巨大。特別是“一帶一路”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。建筑機械行業明天將有巨大的想象力。
平靜,來自湖南強大的建筑機械行業。全省建筑機械行業規模企業100余家,占國內工程機械品種生產能力的70%,其中挖掘機、混凝土機械生產銷售居世界第一,樁機、掘進機等產品生產居全國第一。